当你在 ChatGPT 或 Google 的 AI 模式中输入一个问题并获得答案时,这些信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。AI 会在全网搜寻与提问者情境相关的内容,通常会整合多个不同来源,再结合它的训练数据和系统提示进行解读。
争做这些“答案来源”之一的竞争,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搜索引擎优化(SEO),成为线上内容发现的新战场。这个新领域现在有了新名字——GEO 或 AEO(即生成式/答案引擎优化)。虽然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,不管是规则、最佳实践,还是最终收益都没完全定型,但有一点大家都认可: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。
只要是增长的市场就有机会。哪怕 AI 搜索的红利还没完全明朗,媒体公司和营销人员都急切想搞懂 GEO,希望能“破解答案”,或者至少成为答案的动力源。比如:内容优化和传统 SEO 有什么不同?怎么通过社交和公关增加被引用的机会?又怎么建立能被 AI 理解的内容体系?这些方向都值得探索,但路还很长。
甚至,连“赢了之后该怎么做”这个问题,大家现在也都还在摸索。
AI 搜索的“回报机制”
在传统搜索里,排名靠前的结果能带来用户点击、内容互动、广告曝光,甚至转化成付费用户。这些回报大家都很熟悉。而在 AI 搜索里,被“AI 答案”引用,其实更像是一次品牌曝光,而不是直接的商业转化。GEO 的胜利更多体现在声誉管理上。
也正因如此,很多出版商才会选择完全禁止 AI 爬虫抓取他们的网站。他们当然想了解 GEO,但并不希望自己的内容无偿成为 AI 的“素材库”(无论是不是签了授权协议)。对于那些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出现在 AI 答案里的内容创作者来说,最大的回报可能就是,用户会觉得你的品牌更权威。
那如果“比赛输了”呢——比如说你的竞品被引用,而你没被提及,会怎么样?对媒体和营销人员来说,这其实就是错失了一次在目标人群面前亮相的机会。
这背后的价值有多大?你可能会看到 ChatGPT 有 8 亿多用户,觉得这是个巨大的曝光量——或许确实如此。但别忘了,AI 的“查询”比传统搜索词要具体得多,相关的分析工具还非常原始。你到底是在面向几百人,还是百万用户做优化?现在很难量化。
当答案是错的,怎么办?
品牌最不能接受的另一种损失,就是在 AI 答案里被“误伤”——出现了错误或有害信息。这比传统搜索结果还要难处理,因为纠错更麻烦。AI 的答案往往是综合多个来源生成的,具体哪条信息导致了错误,根本无从下手。SEO 里能用“排名”压下有害内容,AI 里就没那么简单。
更棘手的是,这些内容可能还来自维基百科或 Reddit 这样的社区——两者都是用户生成内容,编辑与传播机制很复杂,在 AI 时代反而越来越有影响力。因为它们是庞大的人类知识库,非常适合大模型“喂数据”。AI 公司也愿意为此付费:Reddit 甚至已经和谷歌、OpenAI 签下了每年几百万美元的授权合同。
这都说明,AI 搜索下的“声誉危机”,已经成了一种全新的难题。最近在华盛顿特区的 MarCom 峰会上,我碰到专门帮企业解决维基百科、Reddit 内容问题的营销专家,他们说今年的业务一直都很繁忙。
谁会从 AI 搜索广告里赚钱?
至少可以肯定,有一类生意已经在 GEO 赛道上获利了。而对绝大多数内容方来说,可能还得等 AI 回答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整合广告后,才能看到实际收益。这是迟早的事——虽然 ChatGPT 用户接近 1 亿,但绝大多数都还没付费,这里面潜在的收入空间巨大。Perplexity 早就尝试在回答中插广告了,谷歌也在慢慢将广告融进 AI 搜索体验。
有人质疑这种广告模式,觉得这些公司只关心如何赚取用户注意力的钱,不想真心解决社会问题,这其实就是“硅谷老套路”。但也有乐观的声音:你发现了吗?AI 答案里会给出引用来源。同样的归因机制,完全可以让贡献内容的平台参与到广告收益分成里。像 Dappier 这样的 AI 媒体创业公司,已经在做这件事,把答案里的广告收入和所有内容贡献者共享。
所以,虽然我理解大家对 AI 搜索加广告的怀疑,但说真的,我还是有点期待。广告确实会进驻 AI 搜索,但并不是说所有好处都被平台独占。现在钱还不多,但市场还在快速增长——未来怎么样,值得拭目以待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Scrape SEO » 再见,SEO。你好,GEO

